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便利性大大提升,但同时也增加了个人金融信息泄露和不当使用的风险。当前,金融领域个人信息非法收集、滥用、泄露等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给金融行业声誉和消费者权益带来极大冲击。
对于上述问题,国家高度重视,正在加紧立法保护个人隐私与消费者数据信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等。
人民银行也在2020年2月13日发布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并推广实施。
日前,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设施技术认证审查要求变更通知》。通知称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为推动标准在非银支付业务领域落地实施,2021年7月起受理的非银认证项目,认证实施中均增加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要求,本次变更涉及数据安全类71项。
个人金融信息是个人信息在金融领域围绕账户信息、鉴别信息、金融交易信息、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等方面的扩展与细化,是金融业机构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积累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个人隐私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设施技术认证的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远程支付)、移动电话支付(近场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如依附于其他支付业务的条码支付)。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原中金国盛)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决策部署,由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筹建,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成立的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金融行业全类别认证检测的认证机构。
也是公安部推荐的国家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和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技术支持机构。
版权声明
具体相关咨询,微信:ipos90
桃源地POS机知识网发表,不得转载。
- 上一篇: 拐点来袭 支付牌照“注销潮”开启?
- 下一篇: 又是4家 清算协会再次取消支付机构会员资格
评论